作品相關 (13)
關燈
小
中
大
差不多了,希望我的好徒兒能讓金蟬認了主,那樣的話,我再培育一只金蟬,就無需再避忌那條躲在了潭裏的孽畜了,”紅槐念起了蟲咒,想讓鎮龍鐘裏的蟲兒們反饋下鐘內的情形。
“!!!”紅槐大吃一驚,身形如燕雀沖天,一掠到了鎮龍鐘下。
此時外面的諸時軍等人還是被困在了大巫師屋前的青石路上,諸時軍已經沒了好修養,低聲咒罵了起來。
“姆媽,你快放蛾子去大婆婆說說,可別把豬小鮮給吃了,”李冶兩眼紅通通的,胃裏像是有小針在紮似的,他不該帶豬小鮮過去的,她這會兒一定是被大婆婆的蛇蟲鼠蟻吃掉了,連個渣都沒了。在遇到鬼打墻後,冶子就猜到了小鮮一定是被紅槐婆婆關起來了。
“我一定要出去,該死的鬼打墻,”李冶低念著,他腦中唯有一個念頭,一定要阻止大婆婆的蠱蟲吃了豬小鮮。
正在冶子激動不已時,一陣狗叫從路的盡頭傳來,冶子看到了一團紅紅的火球,“小豬!”
認準了方向後,冶子也不顧身後的父母,拔腿就往“小豬”指示的方向跑去。
空中的雲掩住了月亮,李冶看清了眼前的路,不遠處,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正站在了大婆婆的屋前,眼底灼著冷光。
寨子裏怎麽會有個陌生的女人?沒錯,準是她設了鬼打墻,是她抓走了豬小鮮。
冶子拽緊了拳頭,跟只被惹毛了的獅犢子朝著紅槐直撞了過去。
“冶子,你做什麽?”大巫師此時正心亂如麻,手掌揮起一陣厲風,化去了冶子的沖勢。就在剛才,任憑她怎麽呼喚鐘裏的蠱蟲,都如石沈了大海般,沒了回應。
“甘蔗苗”也爭氣,碧綠如玉的桿身如波浪般搖晃了起來,旁人肉眼難以看清的綠光不斷地往鐘內聚攏。綠光越集越多,壓縮進了鎮龍鐘。
龍鐘內的靈氣到達了一定的濃度後,鐘旁顯出了一株綠苗的幻影。那幻想虛虛實實,不停地變大。
隨著“砰”地一聲,鎮龍鐘在空氣中碎成了幾塊,一道人影從屋檐下,淩空落下,小辮子飛舞在空中,自認為無比瀟灑地站牢了,只可惜她個頭太小,身上的衣服又太厚重,看上去就跟個半空中掉出來的雪球。
“豬小鮮?你打哪裏出來的?還有她是誰?”李冶傻了眼,剛才還只見了陌生女人一個人,豬小鮮是打哪兒變出來的。
“你把我的鎮龍鐘毀了?”紅槐險些吐血,那口在吊腳樓掛了多年的鎮龍鐘,居然碎了,在如此驚人的靈力作用下,鐘裏的蠱蟲一只都沒有剩下,全都被炸得四分五裂。
“你的鎮龍鐘?你是大婆婆?”李冶總算是反應過來了。離吊腳樓幾步之遙的“鬼打墻”也同時被解開了,諸時軍和李家夫婦倆都趕了過來。
“這回可是被你帶來的這個小伢子害死了,”紅槐大巫師也不解釋,人去如電梭過,一下子就沖向了黑山深處,見她的去勢,正是往白龍潭的方向去了。
“小鮮,你沒事吧?”諸老爺子忙是抱起來小外孫女,上下打量著。
“沒事,”小鮮暗暗說著,那老太婆有事才對。
在鎮龍鐘破開的那一瞬,白龍潭上,一改白天離靜波碧潭的美景。
好好的潭水如怒海狂濤,興起了兩三米的高浪,潭底一道戾影,吞吐翻滾,頃刻就要破水而出。
57 禍根
那一晚,黑山和雷公山雷電交加,空氣中猶如立了只狂風獸般,撕風裂吼。
李曲奇冒著風雨在外找了一圈,都沒有找到紅槐大巫師。冶子媽看著天氣變化莫測,就空出了間房,讓諸家爺孫倆先住下。
小鮮聽了那陣古怪的風聲後,煞白著臉,由著諸時軍抱著,才剛意識到她很可能做了件無可挽回的錯事。那口鎮龍鐘,看來並不僅僅是苗寨大巫師的養蠱器皿那麽簡單。
一直到了後半夜,雷電之勢才歇,拖著一身的疲意的紅槐大巫師敲響了李家的門。
再見了紅槐大巫師時,冶子和小鮮都說不出話來。“傻孩子,這般看著你婆婆做啥,去給婆婆倒杯熱水來。”大巫師那張返老還童的臉又成了原樣,雞皮鶴發,脖頸上全都是毒斑,那個三十多歲的美婦猶如曇花一現,杳然沒了影蹤。
李冶只得告訴自己他是眼花看岔了眼後,紅槐讓李家夫婦退開,諸時軍難為了下,想著都在一間屋子裏,也出不了啥大事,況且剛也聽冶子媽說了,小鮮剛在大巫師家裏,打碎了口古鐘,說來也是自家外孫女不對,被訓斥幾句也該算了。
“小女娃好厲害的道行,”紅槐似怒似嗔,腆著雙老眼看著小鮮。
小鮮心裏更揣了面小鼓似的,上下個不停,不過裝樣還是得裝得,嘴巴一撇,看著有幾分委屈:“老婆婆我不是故意的。”
“真故意也好,假故意也罷,總而言之,我的鐘是你砸了的,我的金蟬蠱王也是你毀了的,沒了這兩樣寶貝,白龍潭底下的孽畜早晚會出來生事。”紅槐很是感慨,那一株紫山參和小姑娘的出現,似都是老天掐指算好了的。
“你也吃了我的紫山參,返老返童了一把,雖說保質期短了點,不過好歹還是換回了一條命,”小鮮伶牙利嘴著,聽冶子送飯時的描述,苗寨的老巫師已經是殘燈之體。如果不是因為鎮龍鐘被毀,紅槐強行再一次鎮壓住了潭底的妖獸,靠了那株紫山參,她不僅能返老還童,還能增壽百年。
可經了小鮮那麽一打岔,山參的靈力用了大半,容顏難保,餘下的小半靈力,還能保住了紅槐老邁的身體恢覆了活力,還能禍害好些年。一來一回,還是小鮮占了理。
小鮮的話雖說不客氣,可也是個大事實,紅槐也知理虧,方才心平氣和地和她說著話,否則依照她喜怒無常的性格,小鮮哪能輕巧地站著說話。
“鎮龍鐘不僅僅是一件練蠱養蠱的器皿,同時也是那頭惡蛟的克星。我和你差不多歲數時,就撿到了那口鐘,”紅槐沒有繼續問責,而是回憶般述說起了當年得到鎮龍鐘的情形。那口鐘是在擱淺在白龍潭後背紅槐偶然間發現。
大巫師拿到了鐘時,就發現鐘內附了條小蛇,紅槐不以為意,就將蛇養在了鐘內,再集齊了黑山和雷公山內的各類毒蟲毒蛇,年覆一年,日覆一日,用了兩山之間的靈氣來養蠱蟲。
“鎮龍鐘內,靈氣數千萬倍於鐘外,那條小蛇經了幾次蛇蛻後,就有了靈性,頭頂更隱約長出了蛟角。約莫是二十年前,我在苦心養制金蟬蠱時,小蛇趁著我不註意時,沖破了鎮龍鐘的護壁,躲進了白龍潭裏。白龍潭水深難測,小蛇躲在了水下,日夜不出,我沒了法子,只能是利用兩山的天然屏蔽,再栽種下了兩棵龍杉木,左右相挾,再將鎮龍鐘掛在了屋檐下,用了萬蠱和自身的威力震懾蛇蛟,才能確保它不出來擾民。”紅槐說完之後,眼裏又生了幾分憂色。
她今晚再在白龍潭上布了層禁錮,可那層禁錮日夜都會消耗,而潭底的惡蛟的靈力卻只增不長。紅槐今晚耗費了一身的精力,除非再有一株紫山參她才能有能力再進行下一次的禁錮。可紫色山參可遇不可求,與其想著茍延自己的一條老命,還不如挖掘那個能破鐘而出的小女娃身上的潛力。
“你的意思我明白,可惜我不能練蠱,也沒興趣練蠱。”小鮮聽來聽去,也聽明白了,原來那口鐘才是禍首,估計鎮龍鐘也是一個特殊的靈力培養空間,那樣的玩意兒存在世上,要是被有心人利用了,是禍不是福。
她心裏有那麽點小自責,由於雲騰門普遍種植奇珍異草,裏面的弟子天生就不喜爬蟲類,更不用說要修煉蠱術,要是看到那些蠱苗,甘蔗苗準保起一身的樹皮疙瘩,損了靈氣就不好了。
紅槐見小鮮毫無餘地地拒絕了,強扭的瓜不甜,無心學蠱的人就是被強按著頭學蠱也是有害無益。
“你剛才提到了兩棵龍杉?是不是一棵種在了雷公山的山腹上,臨水栽種,樹身上有裂紋。”小鮮對號入座,那棵被爺爺定義為六十多年,且是戰亂時期被人栽種在潭子旁的水杉八九不離十就是紅槐大巫師栽下的鎮龍木了。
“是的,方才我循著蹤跡找到了當年的水杉木,可恨的是不知是哪個愚蠢的村民,竟將水杉木旁的沃土搬去了大半,險些壞了我的大事,”紅槐雖說是漢人出身,可打小就被漢人父母拋棄,後又和葛村村民如錢支書之類的人打了幾次交道,就一次性給鄰村村民貼上了品性低下的大標簽。
小鮮幹笑了幾聲,私自決定將外公偷搬土的事隱瞞下去,“說來說去,事情還是因我而起,我住在雷公山,喝得也是白龍潭的水,也是時候盡一份力了。”
小鮮說得大義淩然,那口吻可就不像是一個六歲大的小奶娃該有的。紅槐活到了這個歲數上,還沒見過這般人小鬼大的娃兒,可轉念一想,天賦異稟者哪個不是年少老成,她也很有興趣聽聽,這小娃兒能說出啥亡羊補牢的道理來。
“鎮龍鐘沒了,不過鎮龍木長勢越好,壓制的能力也就越強。你將另一棵龍衫的位置告訴我,我以後會每天準時去施肥灌溉,出不了幾年,它們一定能長成百年甚至是千年老樹。”小鮮拍著沒有半點分量的小胸脯,打起了包票。
大巫師聽了之後,翻了翻渾濁的老眼,調頭就走進了夜幕,看來她還是得費些心思,再培育出至少一只金蟬蠱王來得實在。
“好好說話反倒沒人信了。禍既然是我惹的,還是得想辦法補救才行,”小鮮打定了主意,她得加快修煉,從今天開始一有空閑,就要在空間裏隨同甘蔗苗一同修煉,爭取空間早日晉級。
只可惜,那只是小鮮的如意小算盤,過了年後小鮮就七歲了,諸時軍也有了新的安排。
58 厭學兒童
鎮龍鐘的事後,第二天小鮮回葛村時,臨著水潭上近眺,潭面和往昔一樣,看不出水潭底下會有惡蛟潛伏。
諸時軍回了家後,從家裏那兩口運來的箱子裏搬出了一方幹了好多年的硯臺和毛筆,寫了副春聯。
在旁踮著腳看了一會兒後,小鮮對自個兒的外公又滿意了幾分,那毛筆字寫得還真是一個好字了的,老爺子帶著那副紅紙黑字的對聯又去了錢家一趟,算是賠禮道歉。小鮮一看諸時軍的毛筆字,才發現她的外公還真是十八般武藝都沾了一點,毛筆字寫得也好。
吃了“黃金水”的錢家人,都跟啞了火似的,啥話也不說,更甭提要賠錢那檔子事了。那副對聯第二天就被錢多多添在了家門口,成了葛村一九九七年整年最氣派的春聯。
臘月二十九,九六年的黃歷上沒有年三十,二十九就是除夕夜。山村裏的年夜飯吃得可比城裏熱鬧,村長做了東,請了諸家兩爺孫去吃飯,大人小孩都圍著桌,菜冷了又熱,菜盤子空了又滿上了。
午夜十二點,點了一串三狗子送來的五百響的鞭炮子後,小山村裏的母雞被爆竹聲嚇得年初一那天都齊齊不下蛋了,為這事,三狗子還被他老娘揪著耳朵罵了好幾天。
第二天一早,小鮮聽到了窗臺上沙沙響著,推窗一看,山裏下起了場帶著春暖的冬雨,那場雨後,諸家後頭的那棵白梨樹也落了花,才是一兩夜的時間,幾百顆小青梨掛滿了枝頭,天兒還冷,越冬的鳥雀都還沒來及看上這一幕。倒是吸引了葛村好些村民來圍觀,那些祖祖輩輩都生活在了小山村的老村民都擦亮著眼,嘴裏嘖嘖稱奇著,說是諸家後面的那一畝地是風水寶地,中了啥,啥的長勢都好,大夥兒都期盼著諸時軍明年臨著梨樹種下的稻子會有個好收成。
年初蓮嫂都忙著走親訪友的,也就忘記了另外幾畝看似更需要照顧的地。梨子一掛果,蓮嫂才記起了小鮮在村頭的那三畝地。下了場潤土的雨後,為了來年春耕,該是給地裏翻翻土,加點稻草灰了。到了村頭一看,那幾畝苜蓿開始雕了,綠桿子都爛在了地裏,草根草葉已經發起了酵來。紅磚色的土壤裏被層層由綠轉黑的草葉覆蓋住,聞著一股酸甜可口的草味。
再看地裏的泥土,也不需要再翻土了,原來經由小鮮的手種下去的苜蓿的根莖比尋常的苜蓿的根系要發達很多,根莖就像天然農用鋤頭。三畝地裏,長了數之不盡的苜蓿草,根結交錯,開了一個冬天的花,根系全都深紮進了土裏,板結的土地被紮了千百個口子。雨水一淋,就輕松地滲進了地底,土的顏色也從磚紅色往了黑紅色轉變,就連蓮嫂那樣不懂門道的人都知道,田地的肥力和去年不同了。
春耕還早,諸時軍就手把手地教起了小鮮的課業來,從貴陽回來後,老爺子不只身體好了,思路也一下子豁達開了。他不再拘泥於教導小鮮那些課本裏的知識,而是和她講起了歷史,地理,農業,科學,各種各類,這也讓小鮮更加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她知道了現在呆得葛村只是中國西南的一個小山村,外出的方式並只有做輪子車和火車兩種,這裏的人也能上天,不過要靠一種叫做“飛機”的鐵鳥,中國的外頭還有很多其他的國家,比海更大的是海洋。
在諸時軍漸進式的教育裏,小鮮跟空間裏的甘蔗苗都跟吸水海棉似的成長起來。她臉上的稚氣日漸減少,聽著諸時軍的話時,還能提出幾句自己的意見。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小鮮知道了解的,比她過去活得十幾年還要多。
偶爾諸時軍還會放一段英語新聞給小鮮聽,聽得次數多了,小鮮也就大概能猜出新聞裏的內容來,諸時軍也讓小鮮練了字,說是要等她正式上學後,和同學一起寫字。諸時軍想讓小鮮比其他的孩童有更高的起點,可是學校生活還是必須得經歷的。
入了二月,春耕即將開始的某一個晚上,諸時軍剛和小鮮講完了段位於中國的東邊的東邊的一片大洋上,火山島-夏威夷的故事,老爺子見小鮮聽得津津有味,就將幾個月來一直醞釀著的想法說了出來,“小鮮,外公和村長商量了下,等到開了春,由他家的小海帶著你去對面山腳的寺廟上課怎麽樣?”其實照著諸時軍的打算,是要等下半年才送小鮮過去的,可現在形式有變,諸時軍打算開了春就跟村長上山勘測下山勢,先搞水稻試驗田,如果情形好的話,就帶著全村村民一起發展農業,今年葛村一定要脫了“貧困村”這個名頭。
“去寺廟上課?和鼻涕海一起去?”鼻涕海是村長的孫子,他父母都在汕頭打工,小海比她大半歲,不過到了現在連鼻涕都不會自個兒搽。小鮮想著心裏就千萬個不樂意。她也不想和一群小孩坐在一起上啥課,外公不就是她最好的老師麽,“外公,我不要去讀書,我跟著你們一起上山種田,”小鮮撒著嬌,她哪有空去讀書,她還得分神找鐵餵給“甘蔗苗”,又得去種香米,可沒功夫和那群小孩混在一起。
“小孩子到了年齡都得上學,那樣才能合群,”諸時軍早前聽蓮嫂誇小鮮懂事,洗衣梳頭發,比以前懂事多了,越誇諸時軍越覺得小外孫女是跟自己這個老頭子住一起久了,丟了孩童心性,心裏一急就認準了要將她送到學校裏去,童年總該有童伴,整天跟在了大人身後像啥樣。
小鮮見撒嬌不管用,就拎了條板凳坐在了角落裏,也不哭也不鬧,就靜坐抗議著。
“你要是不去讀書,我就不讓你種村頭那幾畝地,你的那幾罐藏在了床下的稻種也要沒收了,”諸時軍虎著臉,威脅著小鮮。
一聽要沒收稻種,小鮮立馬就搖白旗投降了:“外公,我去,不過我自個兒去上學就是了,不用鼻涕海陪著去。”後半句話她可沒說出口,小海長得又黑又呆,跟他走上一段山路,人還不要被悶死。
59 爺孫間的種田比賽(求首訂&粉紅)
為強烈抗議不願意和小海一起去上學,小鮮靜坐示威了三天,不過抗議最後無效。
她只得換了種法子,采用了拖延戰術,說是要等著稻谷種下去後,再去上學,老爺子想著逼得太急了,只會適得其反,就答應小鮮再給她半個月的時間。
半個月其實幹啥都不夠,更不用說春耕相關的一整套農事了。小鮮此時充分發揮了雲騰門時“璀璨花草”的韌性,半個月的時間還是做成了不少事。
諸時軍雖沒將小鮮的稻田太放在心上,但本著不能打擊小孩子的積極性,要讓小鮮養成善始善終的好習慣的目的,特別找村裏的老木匠做了一把輕便的鋤頭,算是小鮮的專用鋤,再箍了個小號的木桶,做好了一系列早期育秧的工具。
在蓮嫂的配合下,小鮮在村頭三畝地上在圈出了塊地,要種稻,總得先育秧吧。爛掉的苜蓿草成了層厚厚的腐殖質,比起水杉的那幾十年老葉積累下來的腐殖質也是毫不遜色,其實用苜蓿或是紫漿草來肥田,是雲騰門老早就有的習慣,只是在這個世界裏並不風行。用周小仙的師父雲清上人的話說,從土裏長出來的玩意兒,都該回到地裏去。
雷公山的地不肥的緣故小鮮不用學諸時軍上山勘測也能猜出來。西南沿山多雨,樹木幾十年堆積起來的表面肥土被雨水一沖就沒了,山裏種得又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經濟林木,交通不好,林木又下不了山,年年種同樣的植被,土力消耗就更厲害了。
盡管村民照著老祖宗的方法,用了稭稈灰來肥土。可那樣的肥土效果卻只有苜蓿的十分之一,還平白弄得秋收之後,滿山的烏煙瘴氣。有時還會引來山火。
不過光用苜蓿做肥料還不能百分百保證秧苗的茁壯成長,稻子要長得好,秧苗可是關鍵。小鮮厚著臉皮。以十斤鐵釘子為代價求來了“甘蔗苗”身上的溫柔一刀,得到了可憐巴巴的幾滴鐵品仙液。
自從“甘蔗苗”吸收了那一輛六座面包車後。它隱隱又有了長葉子的趨勢,出於前車之鑒,它要求小鮮不能再打它的子葉的主意,不過可以在等價交換的前提下,提供適量的樹液。
談妥了價格後,小鮮就見甘蔗苗的莖幹表面出現了幾滴淺綠色的,類似於嘟喱的樹液。取下了有些粘手的樹液後。小鮮就找了一個臉盆,接了井水,將那滴樹液溶進了水裏,再將整整三大罐的印度香米稻谷全都泡在了水裏。泡種之後,小鮮又選了個好天氣,將稻種曬了一兩天,去濕氣和黴氣。
泡了一夜之後,稻谷整個都漲開了,稻種表面不知長了多少年的黴菌斑也脫落了,撈起來後瀝幹水。再看時稻種比最初買來時大了足足一倍,表皮也爍著鎏金色的光澤。
等到最基本的工作都做完後,小鮮就開始了她的“育秧”作業了。總共要栽三畝稻田,就一共用了三分苗床地。蓮嫂打下手。小鮮用了根竹竿子,大概量出了每張苗床的大小,苗床寬度定在了1.5米,土壤的深度大概為7、8厘米。將還沒爛透的苜蓿草撿幹凈後,用米篩子篩出了合用的細土用來蓋稻種。
熱心的蓮嫂還特意找來了半口袋她家去年用剩下來磷酸鈣肥料,說是混進了土裏,能讓秧苗長得更壯實。小鮮在詢問了蓮嫂去年家裏稻谷的產量只有區區四百斤後,堅決不同意用那口袋肥料。
“畝產才只有四百斤的肥料,我的稻種用了,還不是要被毒死,”小鮮打定了主意,讓山裏的土壤更加貧瘠的禍首就是那些肥料,都說中國的糧食產量是上去了,那都是靠肥料砸出來了(這個是真的,同志們,偶們都在吃化肥糧呀)。在這樣折騰下去,土質毀了,一百年後,你讓中國人吃啥。
一切都準備妥當後,小鮮才下了稻谷,再鋪好表土後,旱育秧苗算是初步完成了。
那時候諸時軍的稻子還沒種下去呢。
原來小鮮嘴上不說,心裏卻有些惱火諸時軍不把她的農田當回事,在得知外公要用水育稻秧的方法後,她就唱對臺戲似的用了旱地育秧的法子,不同的培育方式,播種的時間也不同,算起時間來,要比諸時軍的水育秧苗早了一個星期。
二月中旬種下去的秧苗,到了三月初就可以拔秧插苗了。從播種到長秧,有一個人可比小鮮還要急。
蓮嫂每天收拾完了夥計,就蹲在了地頭上,她家的漢子今年外出打工去了,家裏的地也就沒種費勞力的水稻,只是中了些青菜絲瓜,不需要天天看著。
秧苗種下去過了大半個月,連諸時軍那畝遲了七八天種下去的水秧苗都吐了芽,抽出了葉子,小鮮的那三分苗床還是沒有動靜。
“小鮮啊,要不咱在換個法子,跟你外公一樣改成了水秧苗,村裏都是用那種法子養苗的,你用旱地,怕是長不出來了,可別白白糟蹋了稻種。”
“小鮮啊,要不我再去跟村長要寫稻種,在旁邊再養一床。”
到了最後,也就是第十天的樣子,諸時軍遲種下去的秧苗都已經可以分種插秧了,蓮嫂再也沈不住氣了,你說小鮮那伢子才七歲,咋就那麽沈得住氣,“小鮮啊,要不你跟蓮嫂一樣,不要種稻谷了,幹脆種些芋頭番茄,那些玩意兒好種。”
小鮮也憋不住氣了,倒不是因為地裏的稻種,而是因為蓮嫂的啰嗦,“蓮嫂,你別念叨了,明天,就明天一大早,你去地頭看看,一早準保就能看到稻種發芽了。”
蓮嫂還是不信,你說小鮮那娃咋就那麽愛面子嘞,不過這話蓮嫂可不敢在小鮮面前說起,你看人家爺孫倆,各種各的地,誰也不問對方的地長得怎麽樣了,各自的底氣都很足,她一打下手的,也實在不好插手。
話雖如此,第二天一大早,蓮嫂還是比往常提早了一個小時,跑到了村頭的那幾畝地裏瞅了瞅,這一愁,還真是看出了點名堂來,地裏的秧苗長出來了,不大的三分地裏,長出了近千棵的秧苗。
接下來的幾天,一直到了小鮮被迫去寺廟“上學”的前一天,再站在了葛村的地頭時,放眼看去,滿目的綠油油,秧苗的葉子足足比其他地裏的秧苗大了三倍有餘,高度也比諸時軍的分秧苗高了一半,用了簡單的話來對比,諸老爺子的那畝秧苗是娟秀的江南少女,而小鮮的那三分秧苗就是典型的東北壯漢。
待秧苗都長到了十公分長短的樣子後,就得開始插秧了。原本打算的一畝多地的稻種,養成了秧苗後,看著勢頭,種個三畝地不成問題。
秧苗成熟後,就該分秧了。蓮嫂可不肯讓小鮮幫忙,說是地裏有蜇人的蝗子,就找了幾個和她一樣閑賦在家的葛村婦女,一人送了五個家養的雞蛋,各自擰了條濕毛巾蓋在了鬥笠上,又挽褲管口,齊了幾個人的氣力,一起下了地,把長勢喜人的稻秧從秧床上移到稻田裏。
小鮮不能下田,就站在了田埂上,看著大人們插秧。只見蓮嫂手裏抓著一小壟的秧苗,腳肚泡在了水裏,用食指和中指分開了苗,大拇指往了水裏的軟泥輕輕一按,秧苗就服帖地進了水田。
秧苗是按著順序從西往東插的,小鮮看得手癢,又不好逆了蓮嫂的意思,就抓了把秧苗在手裏。手中的秧苗根須發達,葉脈分明,只見小鮮的手瞅準了水田的一處空,秧苗呈了拋物線的一劃而出。
稻秧穩穩當當地就入了土,激起了一小片雨花似的水花。蓮嫂見了,,朝著地頭叫了幾句後,也就罷了。小鮮聽了哪肯停下,手裏的秧苗就跟鄰家小花腳上常玩的尖子一樣,一株一下,飛向了水田的各個角落。只要是看準了距離,“飛秧”種下去的秧苗,長勢可是一點都不會比尋常的插秧差。
原本預計需要一天的插秧時間,在了小鮮的“幹擾”下,縮短成了半天。蓮嫂還不放心,特意將三畝地的秧苗都查了一遍,在確定每株苗都插得蹦兒背直,她才上了田埂。
插秧那會兒,諸家屋後的白梨樹也大豐收了,諸老爺子給村長家,三狗子家分了幾斤,又打算過幾天給李家和大巫師也送去幾斤。都算好了後,再再點了點剩下來梨數,竟還餘了三百多顆。
“可真是奇了,這棵梨樹去年才結了多少果子,今年倒是梨子的大年,”諸時軍想了想,留下了一些給家裏,又將剩下了的梨子,交給了三狗子,販到了山下。
“老爺子,該賣個啥價錢?”三狗子下山前,還問了句。就算是不知道行情的三狗子也知道這會兒全國各地的梨子樹才剛冒出了花苞,掛果可還有好一陣子,早上市的水果,按理漲個塊兒八毛是正常的。諸家後院的梨樹結出來的果子密密麻麻,越冬結的果,貪嘴的鳥雀都還沒出巢,往年被鳥啄得坑窪的果子,今年每顆都長得很是勻稱美觀,用右手掂著一個就有一斤重,那味道就更不消說了。
“就比市面上貴個一塊好了,可惜已經過完了年,要是能趕上過節時上了市,那行情就不一樣了。”諸時軍讓村裏的木匠編出了幾十個柳條筐,又墊上了稻草,搬上了三狗子的中卡。
這陣子老爺子身體好了,辦事都喜歡親力親為,都趕得上村裏的年輕小夥了。
三狗子就載著滿滿地一車梨子下山了。
60 神奇的稻種(雙更求首訂和粉票)
諸時軍抽空帶著小鮮去了趟東南苗寨,送了梨子給大巫師和李家嘗個鮮。
老爺子送梨也是有目的的。他今年勘測了山勢和料理水稻田時,葛村要脫貧,還是得從農業下手。葛村的先天條件不好,每年雨水多時,囤不住水,雨水少時,又容易旱田。村民往年的糧食歉收,經濟在作物成活率不高,都是和降水的不均衡有關。
只可惜,苗寨真正做決定的紅槐大巫師死活不肯讓葛村的村民就近修建水壩,諸時軍和村長親自上門拜訪了幾次,都被紅槐拒在了門外。
幾次下來諸時軍也發現了,紅槐大巫師對小鮮頗有好感,時不時就問候幾句,還邀請她多來苗寨走動。
問得次數多了,諸時軍反倒吃味起來了,畢竟是自家的外孫女,和個稀奇古怪的苗族老婆子走在一起,光是想著就覺得不樂意。
年後的幾次擺放,諸時軍去了幾趟苗寨都沒有看到李冶,這一次去送梨,冶子媽才說起冶子去寺廟上學了。
小鮮在旁邊聽著,暗叫不好,冶子媽的話不是變相提著醒諸時軍,也該送小鮮去上學了嗎。果然,老爺子又問起了黑山山那所與眾不同的寺廟小學的情況。
東南苗寨不少苗人不喜和漢人相處,寨裏的人對於黑山那一頭的寺廟倒不排斥。
寺廟最早是苗人先祖出錢修的,是乞求風調雨順用的。
戰亂那會兒,收留了不少當地的苗民,解放後,寺裏的和尚走空了,寺廟也跟著廢棄了。
十幾年前。一個從峨眉山佛學院畢業的年輕和尚到寺裏即當主持又當念經和尚。
慢慢地就和兩村的村民有了些往來,和尚今年四十開外,學問學得好。更是寫得一手的好字,很受山裏人的愛戴。
“冶子開春就去讀書了,寨子裏好幾個娃都跟著去了。小鮮若是去了,可算是班裏最小的學生了。”冶子媽還是真心喜歡小鮮的。這一趟過來,李曲奇的鏤梅鐲也做好了,連看慣了丈夫手藝的冶子媽也稱讚不已。
精致的鐲身,上頭雕了五六十朵大小不一的梅花花苞,銀白色的梅雕淡極雅極,帶在手上一點也不會喧賓奪主。
小鮮眼下還是孩童,李曲奇考慮到她將來還得戴。就將手鐲改了樣式,做成了開口式,鐲身就可以自由伸張了。
開口處也不是普通的圓珠子,而是兩只蝴蝶,還正應了蝶嬉梅花的美景。
讓諸時軍很是介懷的是李曲奇夫婦倆誰都不肯收手鐲的工錢,只說是送給小鮮的。
從東南山寨出來時,趕巧碰上了李冶和他的小夥伴從寺廟裏讀書回來,他挎著個苗家手工繡的書包,見了小鮮後,怕是被她笑話般躲遠了。
他的舉動。反倒讓諸時軍以為是李冶在寺廟裏學著懂事了,心裏更是打定了主意,過幾天就把小鮮送到寺廟裏去跟著一塊兒讀書。
回苗寨的路上,經過白龍潭時。碧波粼光的湖面倒映著早春的山木,絲毫沒有惡蛟棲息的蹤跡。
爺孫倆進了葛村的村界,遠遠就看到了個人影,站在了村口翹首等著。
來人頭發被風嗖得亂了形,臉上淌著笑,不就是早上才進城的三狗子?
三狗子見了小鮮爺孫倆,就樂呵著搖起了手來:“老爺子,小鮮,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紅槐大吃一驚,身形如燕雀沖天,一掠到了鎮龍鐘下。
此時外面的諸時軍等人還是被困在了大巫師屋前的青石路上,諸時軍已經沒了好修養,低聲咒罵了起來。
“姆媽,你快放蛾子去大婆婆說說,可別把豬小鮮給吃了,”李冶兩眼紅通通的,胃裏像是有小針在紮似的,他不該帶豬小鮮過去的,她這會兒一定是被大婆婆的蛇蟲鼠蟻吃掉了,連個渣都沒了。在遇到鬼打墻後,冶子就猜到了小鮮一定是被紅槐婆婆關起來了。
“我一定要出去,該死的鬼打墻,”李冶低念著,他腦中唯有一個念頭,一定要阻止大婆婆的蠱蟲吃了豬小鮮。
正在冶子激動不已時,一陣狗叫從路的盡頭傳來,冶子看到了一團紅紅的火球,“小豬!”
認準了方向後,冶子也不顧身後的父母,拔腿就往“小豬”指示的方向跑去。
空中的雲掩住了月亮,李冶看清了眼前的路,不遠處,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正站在了大婆婆的屋前,眼底灼著冷光。
寨子裏怎麽會有個陌生的女人?沒錯,準是她設了鬼打墻,是她抓走了豬小鮮。
冶子拽緊了拳頭,跟只被惹毛了的獅犢子朝著紅槐直撞了過去。
“冶子,你做什麽?”大巫師此時正心亂如麻,手掌揮起一陣厲風,化去了冶子的沖勢。就在剛才,任憑她怎麽呼喚鐘裏的蠱蟲,都如石沈了大海般,沒了回應。
“甘蔗苗”也爭氣,碧綠如玉的桿身如波浪般搖晃了起來,旁人肉眼難以看清的綠光不斷地往鐘內聚攏。綠光越集越多,壓縮進了鎮龍鐘。
龍鐘內的靈氣到達了一定的濃度後,鐘旁顯出了一株綠苗的幻影。那幻想虛虛實實,不停地變大。
隨著“砰”地一聲,鎮龍鐘在空氣中碎成了幾塊,一道人影從屋檐下,淩空落下,小辮子飛舞在空中,自認為無比瀟灑地站牢了,只可惜她個頭太小,身上的衣服又太厚重,看上去就跟個半空中掉出來的雪球。
“豬小鮮?你打哪裏出來的?還有她是誰?”李冶傻了眼,剛才還只見了陌生女人一個人,豬小鮮是打哪兒變出來的。
“你把我的鎮龍鐘毀了?”紅槐險些吐血,那口在吊腳樓掛了多年的鎮龍鐘,居然碎了,在如此驚人的靈力作用下,鐘裏的蠱蟲一只都沒有剩下,全都被炸得四分五裂。
“你的鎮龍鐘?你是大婆婆?”李冶總算是反應過來了。離吊腳樓幾步之遙的“鬼打墻”也同時被解開了,諸時軍和李家夫婦倆都趕了過來。
“這回可是被你帶來的這個小伢子害死了,”紅槐大巫師也不解釋,人去如電梭過,一下子就沖向了黑山深處,見她的去勢,正是往白龍潭的方向去了。
“小鮮,你沒事吧?”諸老爺子忙是抱起來小外孫女,上下打量著。
“沒事,”小鮮暗暗說著,那老太婆有事才對。
在鎮龍鐘破開的那一瞬,白龍潭上,一改白天離靜波碧潭的美景。
好好的潭水如怒海狂濤,興起了兩三米的高浪,潭底一道戾影,吞吐翻滾,頃刻就要破水而出。
57 禍根
那一晚,黑山和雷公山雷電交加,空氣中猶如立了只狂風獸般,撕風裂吼。
李曲奇冒著風雨在外找了一圈,都沒有找到紅槐大巫師。冶子媽看著天氣變化莫測,就空出了間房,讓諸家爺孫倆先住下。
小鮮聽了那陣古怪的風聲後,煞白著臉,由著諸時軍抱著,才剛意識到她很可能做了件無可挽回的錯事。那口鎮龍鐘,看來並不僅僅是苗寨大巫師的養蠱器皿那麽簡單。
一直到了後半夜,雷電之勢才歇,拖著一身的疲意的紅槐大巫師敲響了李家的門。
再見了紅槐大巫師時,冶子和小鮮都說不出話來。“傻孩子,這般看著你婆婆做啥,去給婆婆倒杯熱水來。”大巫師那張返老還童的臉又成了原樣,雞皮鶴發,脖頸上全都是毒斑,那個三十多歲的美婦猶如曇花一現,杳然沒了影蹤。
李冶只得告訴自己他是眼花看岔了眼後,紅槐讓李家夫婦退開,諸時軍難為了下,想著都在一間屋子裏,也出不了啥大事,況且剛也聽冶子媽說了,小鮮剛在大巫師家裏,打碎了口古鐘,說來也是自家外孫女不對,被訓斥幾句也該算了。
“小女娃好厲害的道行,”紅槐似怒似嗔,腆著雙老眼看著小鮮。
小鮮心裏更揣了面小鼓似的,上下個不停,不過裝樣還是得裝得,嘴巴一撇,看著有幾分委屈:“老婆婆我不是故意的。”
“真故意也好,假故意也罷,總而言之,我的鐘是你砸了的,我的金蟬蠱王也是你毀了的,沒了這兩樣寶貝,白龍潭底下的孽畜早晚會出來生事。”紅槐很是感慨,那一株紫山參和小姑娘的出現,似都是老天掐指算好了的。
“你也吃了我的紫山參,返老返童了一把,雖說保質期短了點,不過好歹還是換回了一條命,”小鮮伶牙利嘴著,聽冶子送飯時的描述,苗寨的老巫師已經是殘燈之體。如果不是因為鎮龍鐘被毀,紅槐強行再一次鎮壓住了潭底的妖獸,靠了那株紫山參,她不僅能返老還童,還能增壽百年。
可經了小鮮那麽一打岔,山參的靈力用了大半,容顏難保,餘下的小半靈力,還能保住了紅槐老邁的身體恢覆了活力,還能禍害好些年。一來一回,還是小鮮占了理。
小鮮的話雖說不客氣,可也是個大事實,紅槐也知理虧,方才心平氣和地和她說著話,否則依照她喜怒無常的性格,小鮮哪能輕巧地站著說話。
“鎮龍鐘不僅僅是一件練蠱養蠱的器皿,同時也是那頭惡蛟的克星。我和你差不多歲數時,就撿到了那口鐘,”紅槐沒有繼續問責,而是回憶般述說起了當年得到鎮龍鐘的情形。那口鐘是在擱淺在白龍潭後背紅槐偶然間發現。
大巫師拿到了鐘時,就發現鐘內附了條小蛇,紅槐不以為意,就將蛇養在了鐘內,再集齊了黑山和雷公山內的各類毒蟲毒蛇,年覆一年,日覆一日,用了兩山之間的靈氣來養蠱蟲。
“鎮龍鐘內,靈氣數千萬倍於鐘外,那條小蛇經了幾次蛇蛻後,就有了靈性,頭頂更隱約長出了蛟角。約莫是二十年前,我在苦心養制金蟬蠱時,小蛇趁著我不註意時,沖破了鎮龍鐘的護壁,躲進了白龍潭裏。白龍潭水深難測,小蛇躲在了水下,日夜不出,我沒了法子,只能是利用兩山的天然屏蔽,再栽種下了兩棵龍杉木,左右相挾,再將鎮龍鐘掛在了屋檐下,用了萬蠱和自身的威力震懾蛇蛟,才能確保它不出來擾民。”紅槐說完之後,眼裏又生了幾分憂色。
她今晚再在白龍潭上布了層禁錮,可那層禁錮日夜都會消耗,而潭底的惡蛟的靈力卻只增不長。紅槐今晚耗費了一身的精力,除非再有一株紫山參她才能有能力再進行下一次的禁錮。可紫色山參可遇不可求,與其想著茍延自己的一條老命,還不如挖掘那個能破鐘而出的小女娃身上的潛力。
“你的意思我明白,可惜我不能練蠱,也沒興趣練蠱。”小鮮聽來聽去,也聽明白了,原來那口鐘才是禍首,估計鎮龍鐘也是一個特殊的靈力培養空間,那樣的玩意兒存在世上,要是被有心人利用了,是禍不是福。
她心裏有那麽點小自責,由於雲騰門普遍種植奇珍異草,裏面的弟子天生就不喜爬蟲類,更不用說要修煉蠱術,要是看到那些蠱苗,甘蔗苗準保起一身的樹皮疙瘩,損了靈氣就不好了。
紅槐見小鮮毫無餘地地拒絕了,強扭的瓜不甜,無心學蠱的人就是被強按著頭學蠱也是有害無益。
“你剛才提到了兩棵龍杉?是不是一棵種在了雷公山的山腹上,臨水栽種,樹身上有裂紋。”小鮮對號入座,那棵被爺爺定義為六十多年,且是戰亂時期被人栽種在潭子旁的水杉八九不離十就是紅槐大巫師栽下的鎮龍木了。
“是的,方才我循著蹤跡找到了當年的水杉木,可恨的是不知是哪個愚蠢的村民,竟將水杉木旁的沃土搬去了大半,險些壞了我的大事,”紅槐雖說是漢人出身,可打小就被漢人父母拋棄,後又和葛村村民如錢支書之類的人打了幾次交道,就一次性給鄰村村民貼上了品性低下的大標簽。
小鮮幹笑了幾聲,私自決定將外公偷搬土的事隱瞞下去,“說來說去,事情還是因我而起,我住在雷公山,喝得也是白龍潭的水,也是時候盡一份力了。”
小鮮說得大義淩然,那口吻可就不像是一個六歲大的小奶娃該有的。紅槐活到了這個歲數上,還沒見過這般人小鬼大的娃兒,可轉念一想,天賦異稟者哪個不是年少老成,她也很有興趣聽聽,這小娃兒能說出啥亡羊補牢的道理來。
“鎮龍鐘沒了,不過鎮龍木長勢越好,壓制的能力也就越強。你將另一棵龍衫的位置告訴我,我以後會每天準時去施肥灌溉,出不了幾年,它們一定能長成百年甚至是千年老樹。”小鮮拍著沒有半點分量的小胸脯,打起了包票。
大巫師聽了之後,翻了翻渾濁的老眼,調頭就走進了夜幕,看來她還是得費些心思,再培育出至少一只金蟬蠱王來得實在。
“好好說話反倒沒人信了。禍既然是我惹的,還是得想辦法補救才行,”小鮮打定了主意,她得加快修煉,從今天開始一有空閑,就要在空間裏隨同甘蔗苗一同修煉,爭取空間早日晉級。
只可惜,那只是小鮮的如意小算盤,過了年後小鮮就七歲了,諸時軍也有了新的安排。
58 厭學兒童
鎮龍鐘的事後,第二天小鮮回葛村時,臨著水潭上近眺,潭面和往昔一樣,看不出水潭底下會有惡蛟潛伏。
諸時軍回了家後,從家裏那兩口運來的箱子裏搬出了一方幹了好多年的硯臺和毛筆,寫了副春聯。
在旁踮著腳看了一會兒後,小鮮對自個兒的外公又滿意了幾分,那毛筆字寫得還真是一個好字了的,老爺子帶著那副紅紙黑字的對聯又去了錢家一趟,算是賠禮道歉。小鮮一看諸時軍的毛筆字,才發現她的外公還真是十八般武藝都沾了一點,毛筆字寫得也好。
吃了“黃金水”的錢家人,都跟啞了火似的,啥話也不說,更甭提要賠錢那檔子事了。那副對聯第二天就被錢多多添在了家門口,成了葛村一九九七年整年最氣派的春聯。
臘月二十九,九六年的黃歷上沒有年三十,二十九就是除夕夜。山村裏的年夜飯吃得可比城裏熱鬧,村長做了東,請了諸家兩爺孫去吃飯,大人小孩都圍著桌,菜冷了又熱,菜盤子空了又滿上了。
午夜十二點,點了一串三狗子送來的五百響的鞭炮子後,小山村裏的母雞被爆竹聲嚇得年初一那天都齊齊不下蛋了,為這事,三狗子還被他老娘揪著耳朵罵了好幾天。
第二天一早,小鮮聽到了窗臺上沙沙響著,推窗一看,山裏下起了場帶著春暖的冬雨,那場雨後,諸家後頭的那棵白梨樹也落了花,才是一兩夜的時間,幾百顆小青梨掛滿了枝頭,天兒還冷,越冬的鳥雀都還沒來及看上這一幕。倒是吸引了葛村好些村民來圍觀,那些祖祖輩輩都生活在了小山村的老村民都擦亮著眼,嘴裏嘖嘖稱奇著,說是諸家後面的那一畝地是風水寶地,中了啥,啥的長勢都好,大夥兒都期盼著諸時軍明年臨著梨樹種下的稻子會有個好收成。
年初蓮嫂都忙著走親訪友的,也就忘記了另外幾畝看似更需要照顧的地。梨子一掛果,蓮嫂才記起了小鮮在村頭的那三畝地。下了場潤土的雨後,為了來年春耕,該是給地裏翻翻土,加點稻草灰了。到了村頭一看,那幾畝苜蓿開始雕了,綠桿子都爛在了地裏,草根草葉已經發起了酵來。紅磚色的土壤裏被層層由綠轉黑的草葉覆蓋住,聞著一股酸甜可口的草味。
再看地裏的泥土,也不需要再翻土了,原來經由小鮮的手種下去的苜蓿的根莖比尋常的苜蓿的根系要發達很多,根莖就像天然農用鋤頭。三畝地裏,長了數之不盡的苜蓿草,根結交錯,開了一個冬天的花,根系全都深紮進了土裏,板結的土地被紮了千百個口子。雨水一淋,就輕松地滲進了地底,土的顏色也從磚紅色往了黑紅色轉變,就連蓮嫂那樣不懂門道的人都知道,田地的肥力和去年不同了。
春耕還早,諸時軍就手把手地教起了小鮮的課業來,從貴陽回來後,老爺子不只身體好了,思路也一下子豁達開了。他不再拘泥於教導小鮮那些課本裏的知識,而是和她講起了歷史,地理,農業,科學,各種各類,這也讓小鮮更加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她知道了現在呆得葛村只是中國西南的一個小山村,外出的方式並只有做輪子車和火車兩種,這裏的人也能上天,不過要靠一種叫做“飛機”的鐵鳥,中國的外頭還有很多其他的國家,比海更大的是海洋。
在諸時軍漸進式的教育裏,小鮮跟空間裏的甘蔗苗都跟吸水海棉似的成長起來。她臉上的稚氣日漸減少,聽著諸時軍的話時,還能提出幾句自己的意見。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小鮮知道了解的,比她過去活得十幾年還要多。
偶爾諸時軍還會放一段英語新聞給小鮮聽,聽得次數多了,小鮮也就大概能猜出新聞裏的內容來,諸時軍也讓小鮮練了字,說是要等她正式上學後,和同學一起寫字。諸時軍想讓小鮮比其他的孩童有更高的起點,可是學校生活還是必須得經歷的。
入了二月,春耕即將開始的某一個晚上,諸時軍剛和小鮮講完了段位於中國的東邊的東邊的一片大洋上,火山島-夏威夷的故事,老爺子見小鮮聽得津津有味,就將幾個月來一直醞釀著的想法說了出來,“小鮮,外公和村長商量了下,等到開了春,由他家的小海帶著你去對面山腳的寺廟上課怎麽樣?”其實照著諸時軍的打算,是要等下半年才送小鮮過去的,可現在形式有變,諸時軍打算開了春就跟村長上山勘測下山勢,先搞水稻試驗田,如果情形好的話,就帶著全村村民一起發展農業,今年葛村一定要脫了“貧困村”這個名頭。
“去寺廟上課?和鼻涕海一起去?”鼻涕海是村長的孫子,他父母都在汕頭打工,小海比她大半歲,不過到了現在連鼻涕都不會自個兒搽。小鮮想著心裏就千萬個不樂意。她也不想和一群小孩坐在一起上啥課,外公不就是她最好的老師麽,“外公,我不要去讀書,我跟著你們一起上山種田,”小鮮撒著嬌,她哪有空去讀書,她還得分神找鐵餵給“甘蔗苗”,又得去種香米,可沒功夫和那群小孩混在一起。
“小孩子到了年齡都得上學,那樣才能合群,”諸時軍早前聽蓮嫂誇小鮮懂事,洗衣梳頭發,比以前懂事多了,越誇諸時軍越覺得小外孫女是跟自己這個老頭子住一起久了,丟了孩童心性,心裏一急就認準了要將她送到學校裏去,童年總該有童伴,整天跟在了大人身後像啥樣。
小鮮見撒嬌不管用,就拎了條板凳坐在了角落裏,也不哭也不鬧,就靜坐抗議著。
“你要是不去讀書,我就不讓你種村頭那幾畝地,你的那幾罐藏在了床下的稻種也要沒收了,”諸時軍虎著臉,威脅著小鮮。
一聽要沒收稻種,小鮮立馬就搖白旗投降了:“外公,我去,不過我自個兒去上學就是了,不用鼻涕海陪著去。”後半句話她可沒說出口,小海長得又黑又呆,跟他走上一段山路,人還不要被悶死。
59 爺孫間的種田比賽(求首訂&粉紅)
為強烈抗議不願意和小海一起去上學,小鮮靜坐示威了三天,不過抗議最後無效。
她只得換了種法子,采用了拖延戰術,說是要等著稻谷種下去後,再去上學,老爺子想著逼得太急了,只會適得其反,就答應小鮮再給她半個月的時間。
半個月其實幹啥都不夠,更不用說春耕相關的一整套農事了。小鮮此時充分發揮了雲騰門時“璀璨花草”的韌性,半個月的時間還是做成了不少事。
諸時軍雖沒將小鮮的稻田太放在心上,但本著不能打擊小孩子的積極性,要讓小鮮養成善始善終的好習慣的目的,特別找村裏的老木匠做了一把輕便的鋤頭,算是小鮮的專用鋤,再箍了個小號的木桶,做好了一系列早期育秧的工具。
在蓮嫂的配合下,小鮮在村頭三畝地上在圈出了塊地,要種稻,總得先育秧吧。爛掉的苜蓿草成了層厚厚的腐殖質,比起水杉的那幾十年老葉積累下來的腐殖質也是毫不遜色,其實用苜蓿或是紫漿草來肥田,是雲騰門老早就有的習慣,只是在這個世界裏並不風行。用周小仙的師父雲清上人的話說,從土裏長出來的玩意兒,都該回到地裏去。
雷公山的地不肥的緣故小鮮不用學諸時軍上山勘測也能猜出來。西南沿山多雨,樹木幾十年堆積起來的表面肥土被雨水一沖就沒了,山裏種得又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經濟林木,交通不好,林木又下不了山,年年種同樣的植被,土力消耗就更厲害了。
盡管村民照著老祖宗的方法,用了稭稈灰來肥土。可那樣的肥土效果卻只有苜蓿的十分之一,還平白弄得秋收之後,滿山的烏煙瘴氣。有時還會引來山火。
不過光用苜蓿做肥料還不能百分百保證秧苗的茁壯成長,稻子要長得好,秧苗可是關鍵。小鮮厚著臉皮。以十斤鐵釘子為代價求來了“甘蔗苗”身上的溫柔一刀,得到了可憐巴巴的幾滴鐵品仙液。
自從“甘蔗苗”吸收了那一輛六座面包車後。它隱隱又有了長葉子的趨勢,出於前車之鑒,它要求小鮮不能再打它的子葉的主意,不過可以在等價交換的前提下,提供適量的樹液。
談妥了價格後,小鮮就見甘蔗苗的莖幹表面出現了幾滴淺綠色的,類似於嘟喱的樹液。取下了有些粘手的樹液後。小鮮就找了一個臉盆,接了井水,將那滴樹液溶進了水裏,再將整整三大罐的印度香米稻谷全都泡在了水裏。泡種之後,小鮮又選了個好天氣,將稻種曬了一兩天,去濕氣和黴氣。
泡了一夜之後,稻谷整個都漲開了,稻種表面不知長了多少年的黴菌斑也脫落了,撈起來後瀝幹水。再看時稻種比最初買來時大了足足一倍,表皮也爍著鎏金色的光澤。
等到最基本的工作都做完後,小鮮就開始了她的“育秧”作業了。總共要栽三畝稻田,就一共用了三分苗床地。蓮嫂打下手。小鮮用了根竹竿子,大概量出了每張苗床的大小,苗床寬度定在了1.5米,土壤的深度大概為7、8厘米。將還沒爛透的苜蓿草撿幹凈後,用米篩子篩出了合用的細土用來蓋稻種。
熱心的蓮嫂還特意找來了半口袋她家去年用剩下來磷酸鈣肥料,說是混進了土裏,能讓秧苗長得更壯實。小鮮在詢問了蓮嫂去年家裏稻谷的產量只有區區四百斤後,堅決不同意用那口袋肥料。
“畝產才只有四百斤的肥料,我的稻種用了,還不是要被毒死,”小鮮打定了主意,讓山裏的土壤更加貧瘠的禍首就是那些肥料,都說中國的糧食產量是上去了,那都是靠肥料砸出來了(這個是真的,同志們,偶們都在吃化肥糧呀)。在這樣折騰下去,土質毀了,一百年後,你讓中國人吃啥。
一切都準備妥當後,小鮮才下了稻谷,再鋪好表土後,旱育秧苗算是初步完成了。
那時候諸時軍的稻子還沒種下去呢。
原來小鮮嘴上不說,心裏卻有些惱火諸時軍不把她的農田當回事,在得知外公要用水育稻秧的方法後,她就唱對臺戲似的用了旱地育秧的法子,不同的培育方式,播種的時間也不同,算起時間來,要比諸時軍的水育秧苗早了一個星期。
二月中旬種下去的秧苗,到了三月初就可以拔秧插苗了。從播種到長秧,有一個人可比小鮮還要急。
蓮嫂每天收拾完了夥計,就蹲在了地頭上,她家的漢子今年外出打工去了,家裏的地也就沒種費勞力的水稻,只是中了些青菜絲瓜,不需要天天看著。
秧苗種下去過了大半個月,連諸時軍那畝遲了七八天種下去的水秧苗都吐了芽,抽出了葉子,小鮮的那三分苗床還是沒有動靜。
“小鮮啊,要不咱在換個法子,跟你外公一樣改成了水秧苗,村裏都是用那種法子養苗的,你用旱地,怕是長不出來了,可別白白糟蹋了稻種。”
“小鮮啊,要不我再去跟村長要寫稻種,在旁邊再養一床。”
到了最後,也就是第十天的樣子,諸時軍遲種下去的秧苗都已經可以分種插秧了,蓮嫂再也沈不住氣了,你說小鮮那伢子才七歲,咋就那麽沈得住氣,“小鮮啊,要不你跟蓮嫂一樣,不要種稻谷了,幹脆種些芋頭番茄,那些玩意兒好種。”
小鮮也憋不住氣了,倒不是因為地裏的稻種,而是因為蓮嫂的啰嗦,“蓮嫂,你別念叨了,明天,就明天一大早,你去地頭看看,一早準保就能看到稻種發芽了。”
蓮嫂還是不信,你說小鮮那娃咋就那麽愛面子嘞,不過這話蓮嫂可不敢在小鮮面前說起,你看人家爺孫倆,各種各的地,誰也不問對方的地長得怎麽樣了,各自的底氣都很足,她一打下手的,也實在不好插手。
話雖如此,第二天一大早,蓮嫂還是比往常提早了一個小時,跑到了村頭的那幾畝地裏瞅了瞅,這一愁,還真是看出了點名堂來,地裏的秧苗長出來了,不大的三分地裏,長出了近千棵的秧苗。
接下來的幾天,一直到了小鮮被迫去寺廟“上學”的前一天,再站在了葛村的地頭時,放眼看去,滿目的綠油油,秧苗的葉子足足比其他地裏的秧苗大了三倍有餘,高度也比諸時軍的分秧苗高了一半,用了簡單的話來對比,諸老爺子的那畝秧苗是娟秀的江南少女,而小鮮的那三分秧苗就是典型的東北壯漢。
待秧苗都長到了十公分長短的樣子後,就得開始插秧了。原本打算的一畝多地的稻種,養成了秧苗後,看著勢頭,種個三畝地不成問題。
秧苗成熟後,就該分秧了。蓮嫂可不肯讓小鮮幫忙,說是地裏有蜇人的蝗子,就找了幾個和她一樣閑賦在家的葛村婦女,一人送了五個家養的雞蛋,各自擰了條濕毛巾蓋在了鬥笠上,又挽褲管口,齊了幾個人的氣力,一起下了地,把長勢喜人的稻秧從秧床上移到稻田裏。
小鮮不能下田,就站在了田埂上,看著大人們插秧。只見蓮嫂手裏抓著一小壟的秧苗,腳肚泡在了水裏,用食指和中指分開了苗,大拇指往了水裏的軟泥輕輕一按,秧苗就服帖地進了水田。
秧苗是按著順序從西往東插的,小鮮看得手癢,又不好逆了蓮嫂的意思,就抓了把秧苗在手裏。手中的秧苗根須發達,葉脈分明,只見小鮮的手瞅準了水田的一處空,秧苗呈了拋物線的一劃而出。
稻秧穩穩當當地就入了土,激起了一小片雨花似的水花。蓮嫂見了,,朝著地頭叫了幾句後,也就罷了。小鮮聽了哪肯停下,手裏的秧苗就跟鄰家小花腳上常玩的尖子一樣,一株一下,飛向了水田的各個角落。只要是看準了距離,“飛秧”種下去的秧苗,長勢可是一點都不會比尋常的插秧差。
原本預計需要一天的插秧時間,在了小鮮的“幹擾”下,縮短成了半天。蓮嫂還不放心,特意將三畝地的秧苗都查了一遍,在確定每株苗都插得蹦兒背直,她才上了田埂。
插秧那會兒,諸家屋後的白梨樹也大豐收了,諸老爺子給村長家,三狗子家分了幾斤,又打算過幾天給李家和大巫師也送去幾斤。都算好了後,再再點了點剩下來梨數,竟還餘了三百多顆。
“可真是奇了,這棵梨樹去年才結了多少果子,今年倒是梨子的大年,”諸時軍想了想,留下了一些給家裏,又將剩下了的梨子,交給了三狗子,販到了山下。
“老爺子,該賣個啥價錢?”三狗子下山前,還問了句。就算是不知道行情的三狗子也知道這會兒全國各地的梨子樹才剛冒出了花苞,掛果可還有好一陣子,早上市的水果,按理漲個塊兒八毛是正常的。諸家後院的梨樹結出來的果子密密麻麻,越冬結的果,貪嘴的鳥雀都還沒出巢,往年被鳥啄得坑窪的果子,今年每顆都長得很是勻稱美觀,用右手掂著一個就有一斤重,那味道就更不消說了。
“就比市面上貴個一塊好了,可惜已經過完了年,要是能趕上過節時上了市,那行情就不一樣了。”諸時軍讓村裏的木匠編出了幾十個柳條筐,又墊上了稻草,搬上了三狗子的中卡。
這陣子老爺子身體好了,辦事都喜歡親力親為,都趕得上村裏的年輕小夥了。
三狗子就載著滿滿地一車梨子下山了。
60 神奇的稻種(雙更求首訂和粉票)
諸時軍抽空帶著小鮮去了趟東南苗寨,送了梨子給大巫師和李家嘗個鮮。
老爺子送梨也是有目的的。他今年勘測了山勢和料理水稻田時,葛村要脫貧,還是得從農業下手。葛村的先天條件不好,每年雨水多時,囤不住水,雨水少時,又容易旱田。村民往年的糧食歉收,經濟在作物成活率不高,都是和降水的不均衡有關。
只可惜,苗寨真正做決定的紅槐大巫師死活不肯讓葛村的村民就近修建水壩,諸時軍和村長親自上門拜訪了幾次,都被紅槐拒在了門外。
幾次下來諸時軍也發現了,紅槐大巫師對小鮮頗有好感,時不時就問候幾句,還邀請她多來苗寨走動。
問得次數多了,諸時軍反倒吃味起來了,畢竟是自家的外孫女,和個稀奇古怪的苗族老婆子走在一起,光是想著就覺得不樂意。
年後的幾次擺放,諸時軍去了幾趟苗寨都沒有看到李冶,這一次去送梨,冶子媽才說起冶子去寺廟上學了。
小鮮在旁邊聽著,暗叫不好,冶子媽的話不是變相提著醒諸時軍,也該送小鮮去上學了嗎。果然,老爺子又問起了黑山山那所與眾不同的寺廟小學的情況。
東南苗寨不少苗人不喜和漢人相處,寨裏的人對於黑山那一頭的寺廟倒不排斥。
寺廟最早是苗人先祖出錢修的,是乞求風調雨順用的。
戰亂那會兒,收留了不少當地的苗民,解放後,寺裏的和尚走空了,寺廟也跟著廢棄了。
十幾年前。一個從峨眉山佛學院畢業的年輕和尚到寺裏即當主持又當念經和尚。
慢慢地就和兩村的村民有了些往來,和尚今年四十開外,學問學得好。更是寫得一手的好字,很受山裏人的愛戴。
“冶子開春就去讀書了,寨子裏好幾個娃都跟著去了。小鮮若是去了,可算是班裏最小的學生了。”冶子媽還是真心喜歡小鮮的。這一趟過來,李曲奇的鏤梅鐲也做好了,連看慣了丈夫手藝的冶子媽也稱讚不已。
精致的鐲身,上頭雕了五六十朵大小不一的梅花花苞,銀白色的梅雕淡極雅極,帶在手上一點也不會喧賓奪主。
小鮮眼下還是孩童,李曲奇考慮到她將來還得戴。就將手鐲改了樣式,做成了開口式,鐲身就可以自由伸張了。
開口處也不是普通的圓珠子,而是兩只蝴蝶,還正應了蝶嬉梅花的美景。
讓諸時軍很是介懷的是李曲奇夫婦倆誰都不肯收手鐲的工錢,只說是送給小鮮的。
從東南山寨出來時,趕巧碰上了李冶和他的小夥伴從寺廟裏讀書回來,他挎著個苗家手工繡的書包,見了小鮮後,怕是被她笑話般躲遠了。
他的舉動。反倒讓諸時軍以為是李冶在寺廟裏學著懂事了,心裏更是打定了主意,過幾天就把小鮮送到寺廟裏去跟著一塊兒讀書。
回苗寨的路上,經過白龍潭時。碧波粼光的湖面倒映著早春的山木,絲毫沒有惡蛟棲息的蹤跡。
爺孫倆進了葛村的村界,遠遠就看到了個人影,站在了村口翹首等著。
來人頭發被風嗖得亂了形,臉上淌著笑,不就是早上才進城的三狗子?
三狗子見了小鮮爺孫倆,就樂呵著搖起了手來:“老爺子,小鮮,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